ICOM ID-4100E:一款適合初學者的D-Star車載雙頻段電臺
時間:2023-08-27 來源:對講機世界 作者:網絡 點擊:
次
主頁(http://www.www.jjxinkai.com):ICOM ID-4100E:一款適合初學者的D-Star車載雙頻段電臺
ICOM Europe稱ICOM ID-4100E為“初學者D-Star車載設備”,并且是ID-5100E 2m/70cm雙頻段移動通信設備的小表兄弟。然而,這并不完全準確,因為ICOM ID-4100E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功能和特點,特別是在D-Star領域。 ID-4100E還配備了各種配件和不同的軟件程序。以下是主要功能和特點的概述(摘錄):- 可選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(需要UT-137 BT模塊)
- 2m/70cm: ICOM在ID4100E中再次采用了經典的2m/70cm頻段組合,這可能是最常見的頻段組合。
- 在允許的國家中,可以進行頻率擴展: 在允許的國家,當地授權的專業(yè)店可以進行頻率范圍的調整。這將使頻率范圍變?yōu)?36-174 MHz和約400-470 MHz。
- 6.25 kHz頻率步進: 這種在無線電技術中相對較新的頻率步進(是12.5 kHz頻率步進的一半)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和重要。例如,在PMR446無線電波段中已經使用了這種步進。
- 8.33 kHz頻率步進: 這種頻率步進(是25 kHz頻率步進的1/3)實際上只出現在VHF航空通信中。由于ID-4100支持航空通信接收,因此也包含了這種步進。
- D-Star內置: 顯然,ICOM繼續(xù)支持數字工作模式D-Star而不是DMR。為了使D-Star更有趣,ICOM提供了各種可選的軟件程序。從Windows到iOS再到Android。只需將無線電與連接到互聯網的PC配對,您就可以進入全球D-Star世界。而且通過可選的藍牙單元UT-137,您甚至可以使特殊耳機“無線”,并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。
- 可移動控制面板: 這在今天已經不是什么新功能,而是理所當然的了。ICOM ID-4100E也支持這一功能。使用附帶的延長電纜OPC-837,基本部分可以離控制部分最多3.5米。
- 內置GPS接收器: 使用此功能,您可以在LCD顯示器上查看自己的位置、速度、海拔等。通過D-PRS,這些數據可以發(fā)送,對于查找D-Star中繼器也是有幫助的。
- 其他特點: 根據當前操作模式,QUICK按鈕可立即訪問菜單。用于存儲/存儲器掃描、全頻掃描、頻段掃描、程序掃描、程序鏈接掃描、雙工掃描、音調掃描和DR掃描的多種掃描功能。帶有最多24個字符的16個DTMF存儲器。模擬模式下帶有分頻音的CTCSS/DTCS功能。8.33 kHz的航空頻率接收。附帶的遠程控制麥克風HM-207S。除業(yè)余無線電之外還有什么?
- 內置寬頻帶接收器: 跨越兩個大的接收頻率范圍,類似于無線電掃描儀。
- **118-174 MHz,包括AM和8.33 kHz的航空通信接收(僅接收)。
- 藍牙選項和智能手機更多可能性: 針對iOS和Android設備的應用程序*:RS-MS1I(適用于iOS設備)和RS-MS1A(適用于Android設備)應用程序允許與ID-4100E無線連接,并遠程設置DR功能,與地圖軟件連接以及在DV模式下發(fā)送和接收文本消息。
- 此外,還可以通過DV-Fast-Data模式或DV模式發(fā)送設備(智能手機等)拍攝的圖像。*需要在ID-4100E中安裝可選的藍牙單元UT-137。根據使用的設備,某些功能可能不可用。
- 微型SD卡插槽: 可以在可選的SD卡上存儲GPS記錄數據、QSO記錄,甚至是存儲通道設置或將其傳輸到設備。
- 顯示和按鍵的背光顏色: 按鍵和LCD顯示的背光顏色可以選擇為白色、綠色、琥珀色和藍色。夜間的亮度專用定時設置功能可在黑暗中提供最佳的可讀性。
- RX和TX頻率范圍:144-146 MHz和430-440 MHz(根據模式可能為137-174 MHz和400-470 MHz)
- 僅RX頻率范圍:118-174 MHz和230-550 MHz
- 調諧步進:5/6.25/8.33(僅航空波段)/10/12.5/15/20/25/30/50 kHz和自動功能
- 存儲:1000個常規(guī)、50個程序掃描存儲、2x2個呼叫存儲、1500個中繼列表、300個GPS存儲
- 尺寸:約150x40x172毫米(不包括突出部分)
- 系統:雙超級1.lZF。46.35 MHz和2. ZF。450 kHz
- 附帶配件:遠程控制麥克風HM-207S、控制面板電纜OPC-837(350cm)、直流電源電纜OPC-345B、麥克風支架、使用手冊、備用保險絲
該設備適用于業(yè)余無線電,并具有多種強大的功能,適用于廣泛的應用。
(中國集群通信網 | 責任編輯:李俊勇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