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事術(shù)語中的“Roger” “Mayday” “Copy”都是什么意思?
時間:2022-09-22 來源:未知 作者:陸濤 點擊:
次
主頁(http://www.www.jjxinkai.com):軍事術(shù)語中的“Roger” “Mayday” “Copy”都是什么意思?
有些英文軍事術(shù)語很特別,經(jīng)過好萊塢電影的傳播以后,就更容易成為流行語,比如《壯志凌云》(TopGun)上映后,“僚機”(wingman)就成了“側(cè)邊接應者”的意思。還有些軍事術(shù)語更特別,光從字詞中還不一定知道意思,比如“Roger”、“Mayday”以及“Copy”,這些術(shù)語其實是無線電通訊中的用法,避免聽不清楚造成的誤解。1999年的《星際大戰(zhàn):威脅潛伏》中,反派的戰(zhàn)斗機器人相當?shù)纳禋猓恢闭f著“Roger !Roger!”,也就成了著名的文化基因。“Roger”是“我收到你的訊息”的簡寫,其實原意是“received”(收到),在早期的通訊中,就直接以字母R來代表。如今的北約字母呼號是1956年代被確定的,其中字母R是以“羅密歐”(Romeo)來代表,但在北約字母確定之前,美軍呼號與現(xiàn)在有些不同。在二戰(zhàn)時期的美軍,是以“羅杰”(Roger)來表示R,因此“收到了”,就簡稱為Roger。雖然字母表早就改變,但是“收到”的Roger沒有改變,一直流傳到現(xiàn)在。很多人常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發(fā)問,為什么在電影中遇到緊急情況,主角一直要喊著“五月天”,難道是五月天歌迷?其實, Mayday是用來表達求救的信號詞。在無線電通訊發(fā)明之前,國際通用求救訊號是SOS。當初選用SOS是電報通信,是3短音、3長音、3短音,但是到了無線電對講機時代,SOS讀起來就不通順了。1923年,英國高級無線電官員弗雷德里克斯坦利莫克福德(Frederick Stanley Mockford)選了一個不常用,但容易聽清楚的詞,也就是Mayday,來當作求救訊號,并且在1927 年獲得華盛頓國際會議的通過。為了進一步減少混亂,求救呼叫必須連喊 3 次Mayday,也就是Mayday、Mayday、Mayday。法國的求救呼號則是“Pan-Pan”(讀音像澎澎),源于法語中的“panne”(意為故障),同樣是連喊3次,Pan-Pan、Pan-Pan、Pan-Pan。求救呼號不能亂喊,如果被發(fā)現(xiàn)并無大礙,會被判謊報罪。無線電中的Copy,其實意思與Roger有點像,都是聽到指令的意思。它起源于摩斯電碼通信時期, 摩斯電碼操作員常常會要求對方回發(fā)一次剛才的訊息,以確定通訊無差錯,這就是copy。到了無線電語音時代,這個習慣被繼承下來,為了確定收話者有沒有明白其意,就會問一句“Do you copy?”之后又簡化成“you copy?”,而收話者就回應“ copy”,也就是“我聽到你說的”,或“知道了”。
(中國集群通信網(wǎng) | 責任編輯:陸濤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