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(http://www.www.jjxinkai.com):TETRA的技術體制 (1) 主要技術特性 系統(tǒng)主要技術特性如表1所示。 表1 主要技術特性
(2) 集群方式
TETRA標準支持三種集群方式:消息集群、傳輸集群和準傳輸集群。
消息集群是在調度通話期間,控制系統(tǒng)始終給用戶分配一條固定的無線信道。從用戶最后一次講完話松開PTT開關開始,系統(tǒng)將等待6 s~10 s的“信道保留時間”后“脫網”就完成消息集群,之后才將該信道分配給別的通話對使用。若在這段保留時間內,原來的通話用戶再次按PTT開關要繼續(xù)通話,則雙方仍在該信道上通話,即保持原來的信道分配。消息集群不是信道動態(tài)分配方式而是按需分配方式,所以頻譜利用率不高。
傳輸集群是指用戶雙方在單工或半雙工工作時,用戶按下PTT開關,就占用一個空閑信道工作,當用戶發(fā)完第一個消息松開PTT開關時,就有一個“傳輸完畢”的信令送到基地臺的控制器,這個信令用來指示該信道可以再分配給其他用戶使用。傳輸集群的信道是動態(tài)分配,頻譜利用率高,但可能導致通話不連續(xù)和不完整。
準傳輸集群兼顧消息集群和傳輸集群的優(yōu)點,縮短了“信道保留時間”(約0.5 s~6 s),增加了用戶每次發(fā)話完畢的松開PTT開關后的時間,而不會使消息中斷。準傳輸集群的信道利用率比傳輸集群低。
(3) TETRA頻譜資源 TETRA標準的顯著特點是其頻率資源的靈活性。頻譜范圍從VHF的150 MHz到UHF的900 MHz,收發(fā)頻率間隔為10 MHz(900 MHz時為45 MHz)。
(4) 系統(tǒng)設計
TETRA系統(tǒng)采用大區(qū)制設計,系統(tǒng)參數(shù)如表2所示
表2 TETRA系統(tǒng)參數(shù)
系統(tǒng)接收靈敏度(對2%BER)如表3所示
(5) 網絡結構
TETRA標準對無線電網絡的結構沒有明確的限制,其基礎結構只定義了6個規(guī)定的接口標準,包括空間和直接模式空間接口,用于確保網內操作互聯(lián)和網絡管理。這6個規(guī)定的接口是無線空中接口、有線站接口、系統(tǒng)之間的接口、移動臺與終端設備之間的終端接口(包括有線終端與終端設備之間的終端接口)、網絡管理接口、直接模式無線電空中接口。
① 一個獨立的TETRA系統(tǒng)由基站、交換機、操作臺、管理中心以及相關的控制和管理設備組成。
② 移動臺由移動終端單元(MTU)和終端設備(TE)組成,通過移動臺與終端設備之間的終端接口連接。
③ 有線臺由有線終端單元和終端設備之間的終端接口連接。
④ 中央網絡管理單元通過定義的網絡管理接口連接。
⑤ 移動臺通過連接定義的直接模式無線電空中接口進行直接模式通信
(中國集群通信網 | 責任編輯:陳曉亮) |


